-
查看詳情
22021-12
HISTORY OF TIME 時間的歷史(第二期) 文藝復興時期,見證了整個歐洲在公共場所引入的第一臺機械時鐘。通過重錘和原始平衡擺擒縱機構(gòu)提供動力。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一個1386年至1892年的時鐘,這臺鐘可以在威爾斯大教堂看到。...
-
查看詳情
12021-12
HISTORY OF TIME 時間的歷史(第一期) 在現(xiàn)今這個社會,時間的重要性已經(jīng)是毋庸置疑。那么作為時間的記錄者 — 鐘表的發(fā)展也可謂是由來已久,從古代到現(xiàn)代鐘表的發(fā)展也是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(fā)展。從今天起,我們每周將會為大家簡述時間的歷史,使廣大的時鐘愛好者能更好的了解時間的起源及鐘表的發(fā)展史。...
-
查看詳情
302021-11
第一臺航海鐘 ——《航海天文鐘:連載八》 在接下來的六年里,哈里森一直在努力做他的航海計時器。已完成的航海鐘不僅外觀非凡,而且在概念上完全獨創(chuàng),是一件非凡的創(chuàng)意作品。 在這第一臺航海鐘里(后來被稱為“H1”),哈里森從他的校準鐘那里獲得許多靈感。他用兩個啞鈴形的平衡桿代替了在海上毫無用處的鐘擺,每個重約五磅。它們以相反的方向擺動,通過一個巧妙的金屬絲系統(tǒng)連接在一起。平衡擺在滾軸軸承中轉(zhuǎn)動,幾乎沒有摩擦;從鐘兩邊伸出的四個負重臂是軸承臂的平衡物。...
-
查看詳情
232021-11
哈里森的革命性發(fā)明 ——《航海天文鐘:連載七》 擒縱輪的齒沿著棘爪的進出瓦滑過,這需要潤滑油來減少摩擦。油脂會隨著溫度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而變稠。這導致了對鐘擺脈沖的不穩(wěn)定。棘爪的進出瓦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磨損,進一步影響計時準確。盡管存在這些問題,擒縱機構(gòu)仍然非常可靠及易于制造,并繼續(xù)被運用于現(xiàn)代機械時鐘。...
-
查看詳情
232021-11
天才鐘匠約翰·哈里森(John Harrison)——《航海天文鐘:連載六》 約翰·哈里森,1693年出生于約克郡(Yorkshire)拉格比(Wragby)教區(qū)的福爾比(Foulby)。他的父親受雇于一個大地主羅伯特·溫爵士(Sir Robert Winn),從事木工工作。他是五個孩子中的長子,自然而然地注定要和父親一起在諾斯特修道院(Nostel Priory)的溫家莊園工作。當約翰六七歲的時候,全家搬到了林肯郡(Lincolnshire)亨伯河北岸的巴羅,也就是在那里,他開始在他父親的工場里接受訓練。我們不清楚小約翰是如何接受教育的,但我們確知,當?shù)氐囊晃荒翈燂@然發(fā)現(xiàn)了這個男孩的數(shù)學天賦,并把劍橋大學數(shù)學家桑德森(Nicholas Saunderson)主辦的一系列自然哲學講座的抄本借給了他。哈里森自己復制了這份抄本,我們可以從他豐富的筆記中看出,他花了很多年來理解力學原理,包括牛頓的運動定律。他興趣廣泛,包括音樂;他演奏維奧爾琴,并對教堂鐘的調(diào)音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。他的數(shù)學天賦使他對音階理論產(chǎn)生了興趣,后來他發(fā)表了自己的音階理論。 ...
-
查看詳情
92021-11
早期的航海鐘 ——《航海天文鐘:連載五》 委員會成員們的耐心受到了其他許多與經(jīng)度毫不相干的提案的考驗,包括改進船帆和舵,以及污水凈化的方法,然而,其中有一些建議值得考慮;委員會在1714年審查過杰里米 · 塞克(Jeremy Thacker)寫的一本小冊子,里面描述了一個他稱之為“天文鐘”(Chronometer)的計時器。塞克似乎是在玩笑中創(chuàng)造了這個詞:“一句話,我很滿意地看到我的讀者們開始認同,跟我的天文鐘相比,測聲計(Phonometers)、測火計(Pyrometers)、月球計(Selenometers)、太陽計(Heliometers)以及這個計那個計根本就不值一提?!痹藢懙溃呀?jīng)完成了這臺機器,聲稱每天的時間誤差能控制在6秒之內(nèi);然而,沒有任何海上試驗的記錄,而且小冊子也沒有提供任何關(guān)于這臺機器的原理。...
-
查看詳情
92021-11
經(jīng)度委員會 ——《航海天文鐘:連載四》 海上強國迫切需要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來解決經(jīng)度問題,一些人認為,向任何有能力找到答案的人提供現(xiàn)金獎勵,可能會聚焦他們的專注力。早在1598年,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三世(Phillip III),在對海軍無敵艦隊的災難記憶猶新的時候,就向“經(jīng)度的發(fā)現(xiàn)者”提供了慷慨的退休金和大筆現(xiàn)金。為了鼓勵那些有望取得進展的人,政府預付了不少資金。然而,經(jīng)過多年徒勞的調(diào)查和大量的開支,西班牙政府失去了興趣,放棄搜尋經(jīng)度的辦法。...
-
查看詳情
272021-10
尋找經(jīng)度的天文學方法 ——《航海天文鐘:連載三》 1610年,伽利略發(fā)現(xiàn)了木星的四顆最大的衛(wèi)星,后來他建議,也許可以預測它們的日食時間,以便把它們當作天鐘使用。如果木星衛(wèi)星的日食能夠在海上被觀測到,領(lǐng)航員就可以從陸地天文臺制作的表格中查找日食的時間,他就可以將這個時間與通過太陽得出的當?shù)貢r間進行比較,計算出他所在的經(jīng)度。第一個這樣的表格是在1668年出版的,后來被定期刊登在《航海天文歷》(Nautical Almanac)。然而這種方法存在嚴重的問題: 雖然日食每周發(fā)生四次,但是木星可能離太陽太近,或者低于地平線,以致無法觀察。同時,在海上操作一個碩大的望遠鏡幾乎是不可能的。1762年,克里斯托弗·歐文(Christopher Irwin)設(shè)計了一種特殊船用座椅,可以讓觀察者坐著使用望遠鏡,而不受船只顛簸的干擾。1764年進行了一次海上試驗,但是失敗了。埃德蒙·哈雷(Edmund Halley)曾研究過利用木星衛(wèi)星的日食來解決經(jīng)度問題的可能性,但他認為在海上使用這種方法不切實際。...
-
查看詳情
272021-10
尋找緯度 ——《航海天文鐘:連載二》 計算緯度最簡單的方法是利用北極星(它出現(xiàn)在北半球,在夜空中看起來幾乎是靜止的):通過測量恒星與地平線的角度,就可以得到觀測者所在的緯度。最早用來測量天體高度的儀器是四分儀,它于十五世紀中葉首次被航海家使用。 ...
-
查看詳情
272021-10
導航和經(jīng)度問題 ——《航海天文鐘:連載一》 航海天文鐘是有史以來最完美的儀器之一。這些儀器在十八世紀后期得到全面發(fā)展,在后來的200年里,這些儀器都是以同樣的設(shè)計被生產(chǎn)出來,甚至使用的材料也基本一樣。這是對那一小群天才工匠的致敬,因為在后來的兩個世紀里,經(jīng)過不斷的實驗,也沒有任何實質(zhì)的重大改進,直到現(xiàn)代電子技術(shù)的出現(xiàn)。...
-
查看詳情
52021-1
漢斯·朗格鐘(Hans-Lang-Clock)—— 一臺杰出的天文鐘 行星儀 這個顯示盤顯示了行星圍繞太陽公轉(zhuǎn)的軌跡。它們的軌道周期從最內(nèi)層到最外層逐漸增加。水星圍繞太陽旋轉(zhuǎn)僅需88天;海王星需要163年多。 6顆最內(nèi)層行星的距離按比例保持不變;而天王星和海王星則按比例縮小。 行星儀下面的海報展示了各個行星的真實比例。...
-
查看詳情
52021-1
彼得·亨萊(Peter Henlein)和“不朽之心” 紐倫堡(Nuremberg)鐘表匠,彼得·亨萊 許多故事都圍繞著紐倫堡的鐘表匠彼得·亨萊(1485-1542),和他著名的發(fā)明,懷表。這個傳說有多真實?...